眉县是华夏先民开发、居住、繁衍、劳作的最早地区之一,它地处关中西部平原腹地,土地肥沃,环境优越;古称“绿海之国”。这里曾是远古时期炎帝部落活动的重要区域,又是“五帝”时代有邵氏部落的辖地,也是帝髻和姜嫄的儿子弃(后稷)教民稼穑的基地,由于农业发展较早,自然成为孕育原始酒文化的摇篮。据传,后稷曾在此地造酒。西周成王至宣王时,设在今马家镇杨家村的眉邑城,就是王室举行重要庆典和祭祀的城郭之一。周宣王亲送他的舅父申伯赴封国就任时,就在这里饯行。《诗经·大雅·裕高》中“申伯信迈,王饯于眉”,则是这件事的写照。既是饯行,必设酒宴,饮‘酒乡”之酒,当属自然。先秦自文公起,五世居眉之平阳(即今宝鸡县阳平镇)。此时,距平阳约30公里的眉邑城,其盛况当保持昔日风貌,作为交流情感、联系公务,酒是必不可少的。秦孝公十二年(前350),为了加强对秦国本土的管理,分设了41个县,其中几乎同时设立了眉县(今眉县渭北、岐山县蔡家坡、宝鸡县阳平镇和岐山、扶风南原一线)、台肠县(今扶风县沿渭河一线和杨凌区地)、武功县(今眉县、岐山县渭河南地和周至县西部)。三县中,武功居于渭南,眉县和部县位于渭北,形成特角,皆属京畿近域,亦为酒文化中心之区。 |